【第一參賽人/留學人員】周東杰
【留學國家】瑞典
【技術領域】生物技術與大健康
【參賽屆次】第4屆
【所獲獎項】入圍
【項目簡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給患者和社會造成了沉重的醫(yī)療負擔。我國40歲以上人口發(fā)病率約為8.2%,死亡100-150萬人/年,致殘500~1000萬人/年。臨床上傳統(tǒng)的治療方式為開胸肺減容手術,由于該手術存在大切口、高風險、手術費用高、極易引起嚴重并發(fā)癥和術后患者死亡率高的痛點,所以目前臨床上針對COPD缺少有效的治療方法。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致力于探索用微創(chuàng)方法做肺減容治療,其中在國外比較成熟的是經支氣管鏡放置單向活瓣栓子肺減容術,此種方式雖具有安全性好、操作簡單、若術后療效不滿意可以經氣管鏡取出栓子等優(yōu)點,但進口栓子價格昂貴(3.5萬元/枚,每位患者需要3-5枚),所以在國內難以推廣。雖然后期通過技術引進完成了國產化成果落地,大幅度降低了費用(0.8萬元/枚),但卻發(fā)現(xiàn)國產栓子因材料和工藝等問題達不到經氣管鏡操作通道直視下置入靶肺的要求;同時,在國內進行臨床時發(fā)現(xiàn),大部分國內患者出現(xiàn)的病理癥狀跟國外患者不一樣,所以臨床上得出的結論是:單向活瓣栓子肺減容術對患者選擇嚴格,在國內只有少數(shù)患者能真正獲益。 針對上述痛點和問題,項目團隊自主研發(fā)了一款產品:微創(chuàng)肺減容記憶彈性線圈(已獲得2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該產品是一種由鎳鈦記憶合金金屬設計制作的彈性線圈裝置,可以通過支氣管鏡活檢孔道直視下置入嚴重肺氣腫患者擬做肺減容治療的靶肺,然后采用特殊機理將失去功能的肺氣腫組織向中心方向回縮,從而使周邊健康的肺組織有容積而更好地發(fā)揮通氣和生理功能,從而明顯減輕患者呼吸困難的癥狀。該線圈是通過支氣管鏡來完成的微創(chuàng)肺減容手術,不需要任何手術切口完成、手術風險極低,而且制作工藝簡單、大大減少了醫(yī)療費用,擴大適應癥、更適合國內患者使用,同時多線圈獨立工作、療效增強。
【展開】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