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參賽人/留學人員】劉華興
【留學國家】美國
【技術領域】新一代信息技術
【參賽屆次】第7屆
【所獲獎項】優勝獎
【項目簡介】
創始人獲得英國皇家工程院預備院士,獲得英國皇家工程院金獎(全球只有9人,中國只有1人),分別求學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英國劍橋大學、清華大學,項目獲得2020全國創客大賽一等獎、2017年重慶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國際移動衛星公司組合導航解決方案首席專家(原國際海事衛星組織導航定位領域高級專家),致力于打造中國本土最具競爭力的北斗芯片,在多模及組合導航領域有獨特創見,是國僑辦專家咨詢委員會特聘專家、科技部創新人才。劉華興先生擁有近17年的北斗經驗,是中國最早一批進入北斗領域的技術專家,是中國三個進入歐洲航天局的專家之一,GALILEO系統接入中國的第一人,對俄羅斯GLONASS有深入的研究,第一個把北斗應用到港口領域,創建港口電子航道圖。在國際海事衛星組織工作期間,對北極航道的開發利用和中國商船走北極航道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北斗四模SOC芯片能夠同時處理北斗RNSS/RDSS、GPS、GIONASS等多系統衛星導航信號。由于北斗RNSS信號體制和GPS、GLONASS信號體制較為相似,因此本芯片采用可配置的快速捕獲、跟蹤通道對北斗RNSS、GPS、GIONASS信號進行歸一運算處理。而北斗RDSS信號體制較為獨立,因此對其在信號處理階段進行單獨處理,然后通過芯片內部的數據交換單元,對解調后的北斗RDSS電文和北斗RNSS、GPS、GLONASS電文進行混合處理。在芯片設計中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多模衛星信號的捕獲與跟蹤技術,而這些技術又需要可配置導航信號處理通道作為實現基礎。可配置導航信號處理通道的高兼容性是通過對各種工作參數進行可重新配置來實現的,在可配置的導航信號處理通道中,關鍵部件如載波NCO、偽碼NCO和本地碼發生器都可通過重新配置以適應處理多模導航衛星信號的不同需求。在具備了可配置的多模導航信號處理通道基礎上,多模兼容信號捕獲與跟蹤算法即可被加以開發。
【展開】
【收起】